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被誉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特别是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了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嘉定南翔占漪园为著名画家李流芳设计),而一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可见,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密切。下面我将从它们的起源及发展、特点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起源及发展 1.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 “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1.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是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从它们的起源与发展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起源更为早些,而两个的历史都很悠久,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中也谈到了山水画的出现,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创作的园林艺术,也正是这样。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这样我们就寻找到了可以共同探讨的突破口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伴随着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这就是它们相辅相成的地方,也正是它们相互的关系探讨所在了。 2 特点 2.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鲜明,个性化强,主要有四个: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 2.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①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②空间处理: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③表现手段(笔墨技法)上的鲜明特色。 从上面的分析的它们的主要特点看来他们同时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这样它们又有了共同的地方所在,也得出一个结论:它们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3 系统分析它们的异同 3.1 相似点: (1)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意境。两者追求艺术境界都是一致的。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而山水画强调既要真实描绘自然景物,又要抒发作者的情感,可见,二者都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含蓄美:两者都注重“含蓄美”。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游客感受到的意境更加含蓄深远。而好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也要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家只画了渔翁独钓的一叶扁舟,留出大量空白隐藏了大山大水,画面呈现一种空旷渺漠的境界,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3)自然美:两者都强调自然美。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而山水画表现树木花卉也讲究形态的潇洒自然,布局洒脱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 (4)虚实对比:两者都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上,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 (5)借助文学艺术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在园林中,匾额、楹联点出周围风景的意境,而山水画中常题写诗词歌赋,增强画中意境的表达,可见两者都注重文学艺术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 (6)空间处理:小中见大。两者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园林常用假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这与山水画“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与传统文化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两者都与传统文化观念有着紧密联系。山水画要求使自然山川和画家的意念合二为一,这是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园林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3.2 不同点: 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式的中国占典园林艺术,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但是中国山水画的不断成熟,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迅速发展,也正因为它们有着这样的关系,所以要探讨它们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说的清楚的,而上面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谈,由于资质的原因,不能很深刻的说明,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


2.5米宽黄蜡石刻字石园
4.5米宽卧石刻字石 题
3.9米宽产地景观黄蜡石
太湖石10
6.2米宽卧石 广东景观
6.2米高大型黄蜡石 景区
3米宽广东园林黄蜡石
8.3米宽大型景观黄蜡石
6.8米宽卧石园林黄蜡石
8.1米宽卧石 全国批发景
3.1米宽产地天然彩石
2.5米宽厂家批发黄蜡石
2.3米高广东黄蜡石 刻字
2.2米宽卧石招牌黄蜡石
2米高立石 景区点缀黄
1.8米 小块园林景观刻字
园林景观意境生成空间
批发英德石英石、阳台
6米宽广东黄蜡石 酒店
4.6米宽黄蜡石公园校园
6.8米高厂家天然黄蜡石
7.4米宽卧石大型黄蜡石
1.8米高立石园林点缀景
6.3米高 大型景观黄蜡
3.7米宽卧石 景区刻字
3米高立石 景区刻字景
3.7米高立石广东景观石
批发英德英石、阳台鱼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低价直销高档英德英石
3.5米宽黄蜡石 楼盘小区
3.3米高产地黄蜡石 园林
4.2米高广东黄蜡石 村
产地直销小规格天然黄
英德大英石 园林工程造
3.6米高大型天然黄蜡石
广东各种规格园林景观
3米宽卧石广东景区题
6.4米园林景观黄蜡石刻
批发园林景观装饰小型